当前位置:首页 > 新娘跟妆 > 正文

什么曲目起源于山东?

2023-01-07 08:07:27  来源:网络   热度:

吕剧山东省地方戏曲 -- 枣梆

枣梆, 流行于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是 1880 年前后山西的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而形成。过去称为“本地●”,意为本地的山西梆子。“●”音“枣”,故名。

山东省地方戏曲 -- 锣鼓铳子

锣鼓铳子 , 清末流行于山东临沂、滕县一带,也偶然到邹县、徐州一带演唱。化妆只用胡子和包头,不穿蟒靠。用大锣、小钹、鼓伴奏,不用弦乐。拉魂腔传到滕县以后,锣鼓铳子艺人都改唱拉魂腔。解放以后山东、江苏的拉魂腔称为“柳琴戏”,山东的拉魂腔称为“泗州戏”,但都保存了一部分锣鼓铳子的剧目和打击乐。

山东省地方戏曲 -- 北词二弦

北词二弦 , 也叫“四股弦”。流行山东西北部,以高唐、临清为中心。音乐与剧目基本上和二夹弦相近。二夹弦分南词与北词,其北词相当于四股弦的大板。

山东省地方戏曲 -- 大笛子罗罗

大笛子罗罗 , 也叫“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在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是柳子戏、大弦子戏的姊妹剧种。联曲体。现存俗曲曲牌约一百种,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调子〗、〖韭菜花〗等。音乐较柳子戏粗犷,有“精罗子、细柳子”之说。保存部分高腔、青阳腔。

山东省地方戏曲 --- 一勾勾

一勾勾 , 也叫“四股弦”、“河西柳”。是在山东高唐一带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清末流行于山东高唐、夏津、东平、齐河、济南,以及河北南部。受河北梆子影响较大。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用四股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艺

山东省地方戏曲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 又名“梨花大鼓”、“梨铧大鼓”。乐器除书鼓外,另用两牧农具梨铧的碎片击拍。后的用两枚铁片或铜片,并用三弦,四弦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三或二人伴奏。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一般只唱不说。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

山东省地方戏曲 -- 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 , 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 1780 年前即已形成。后农村艺人进城说书,自称“山东洋琴”、“……文明琴书”。 1934 年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唱时定名为“山东琴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词一般为七字句。演唱者一至五人,以敲打扬琴者为主。主要乐器有扬琴、筝、坠琴、软弓胡琴、四胡、三弦、简板、碟子等。主要曲目有《拳打镇关西》、《梁祝下山》等。

山东省地方戏曲 --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 , 又名“武老二”。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一带。形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初为演员两块相片掌握节拍,后出现打竹板和铜板的,现较多使用铜板。一般采用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动作幅度较大。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兼以说白。曲目有《武松传》、《马家店》、《抓俘屠》等。

转载申明:1005婚礼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