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娘 > 正文

关于竹子作文如何写关于竹子。?

2023-10-29 18:28:56  来源:网络   热度:

苏东坡写竹.文与可画竹

一、前言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 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当时他二十二岁,与弟弟同时中进士,那一年,欧阳修读到了苏轼的作品,就惊叹的说:「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将,在散文、诗词、书画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他的文章汪洋恣意,在唐宋八大家中,与韩愈被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诗歌豪迈雄浑,清新明快,后人概括称为「清雄」;他对于词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的前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藩篱,开创了风格豪放的新词派,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东坡诗初学刘禹锡,语多怨刺;中年所作的诗,受李白、杜甫、韩愈、陶渊明的影响较多;晚年说明自己写作诗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苏诗的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是因为他的创作的主要源泉来自生活,尤其被贬、被放逐、颠沛流离中接近人民丰富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他所处的北宋社会活生生的一面。

二、苏东坡写竹

苏东坡一生仕途不顺,尤其王安石变法,苏东坡被卷进了反对设法的浪潮中,所写的诗文,被指控讥讽新法,在湖州被捕,史称「乌台诗案」。此后,苏东坡过着贬居的生活。熙宁六年,苏东坡到杭州寂照寺,拜访于潜僧,暂宿于寺内的「绿筠轩」,写了一首〈于潜僧绿筠轩〉,说出自己的苦闷: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的前四句: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穷得没有肉食,驰赴可让居住的环境没有竹子。没有肉食,营养不良,会使人消瘦,但是没有竹会使人庸俗。后四句:人虽然消瘦了,可以再胖起来,仕人庸俗了,就像得了无可救药的死症。别人可能会笑我这样说,似乎很清高,看起来又很傻。若爱清高,却又爱吃肉食,世间那有这等不必修行,就可骑鹤升天的好事?

三、文与可画竹

苏轼贬谪的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在黄州,他与鱼樵杂处,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对于贫苦农民的饥寒,更是感同身受,因此百姓是他的朋友。他在〈东坡八首〉其七写了三个人,一个卖酒的,一个卖药的,一个是他的表兄画竹名家文与可。有一天,文与可和妻子烧笋吃晚餐的时候,刚好收到苏轼的诗函,读到其中的〈篔筜谷〉一诗,十分风趣,忍不住失笑,喷饭满桌。

这首〈篔筜谷〉,内容如下: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汉水上的竹子,像蓬草一样,既多又贱,在砍除的时候,连竹笋都不放过。料想生活贫寒,又饥又馋的文太守,会把渭水岸边上千亩的竹子都吃进肚子里。这首诗是说文与可砍竹笋充饥,已非一日,吃进肚里的的竹子不知有多少,可能已有千亩之多。吃竹画竹,文与可肚里的竹子,似乎日益茁壮,姿态千百种,所以,他常说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就是这个道理。

文与可画的竹子精妙无双,文与可死后,苏东坡在〈书晁补之所藏文与可画竹〉诗中说: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苏东坡以「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是因为专心一意,以至于在画竹时,眼中只有竹子,看不见别人在眼前走来走去(见竹不见人),不但看不见别人,视为像失了魂魄似的,忘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化身为竹子,因而所画的竹子,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沿袭旧套,让人感觉清新无比。就如同古人庄周梦蝶,化身为蝶,文与可连自己都分不清是竹子像自己,还是竹子像自己?画竹画到了这种「身与竹化」的忘我境界,画出来的竹子,当然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文与可,是苏东坡的表兄,本名文同,号笑笑生,梓州永泰人(今四川盐亨东)人,北宋画家,他热爱竹子,并且长期观察竹子的变化,研究竹子的特点,所以善画墨竹,首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画法,后世学他画竹的很多,称为「湖州学派」。

文与可历任邛州、洋州等知州。熙宁八年秋季,他在洋州(仍陕西洋县)任职,修治洋川园池,在亭台楼阁中遍作题咏,苏轼为了共襄盛举,和诗三十首以对,亦即烩炙人口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前面提到的〈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所举的数首苏诗,更可以看出苏东坡既写园景,历历在目,又写人物,文与可的仪态举止、生活情操,都跃然纸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