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代婚礼有哪几个阶段?
一、传统古代婚礼有哪几个阶段?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所以,古式婚礼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俗称“六礼”。一、纳采 这是结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男方准备财礼去女家求婚。二、问名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结婚的相关事情。三、纳吉 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通知女方,这又叫“订盟”,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订婚所送聘礼包括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四、纳征 男方将聘礼送到女家,象征着完成订婚仪式。聘礼的多少及物品一般要含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聘礼数目禁忌单数。五、请期 聘礼送过后,双方就可以选择结婚吉日了。六、亲迎 在结婚吉日方天,男方去女家迎娶新娘。迎亲一般要用双顶花轿,当日婚礼仪式包括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 红色作为中国的传统婚礼的常用色彩,是人们最钟情的颜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式婚礼不仅在国人新人眼里备受看重,在外国友人那里也是备他们的喜爱。
二、婚礼习俗的由来?
什么叫安床?
在婚宴前数日,选一吉日良辰,将新人的新床放置到新屋子里,将被被子、褥单铺好,再铺平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各样喜果,如花生仁、大枣、干桂圆、莲籽等,意喻新人百年好合。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及其撒喜果的人全是精心挑选出去的“好命人”——爸爸妈妈建立、兄妹齐备、婚姻生活和谐、子女成双,大自然是期待那样的人会给新人产生好运气。
为什么要闹新房?
故时要求,汉朝早已十分时兴。新郎官家的平辈弟兄能够闹新房,别称“暖房”。
老大家觉得“新人不闹不发,越闹愈发”,能够为新人辟邪避凶,结婚后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为什么要上边?
上边是双方必须开展的结婚前典礼。都是择定吉日良辰。男人女人在分别的家里由梳头发婆梳头发,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出:一梳梳到尾部,二梳梳到白头发齐眉,三梳梳到子孙遍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
上边是一个十分注重的典礼。木梳得用新木梳,助“上边”的人务必是“全福的人”,即这人事部门六亲皆全、子女满堂的人。
为什么要哭嫁?
据《礼记》记述“孔子曰:女儿出嫁app,三夜不断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候,由于交通出行沒有当代的便捷,女儿出嫁後,就没办法还有机会能够看到亲人。而实际上,嫁人後的女子也并不是能够像今日一样,随时随地能够回到娘家人看望亲人的,走娘家必须获得夫家的准许。
也有一种叫法是女性哭嫁被觉得是吉祥如意。听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婆越有财。
为什么要盖红盖头?
新娘出门口,一般会在头顶盖上一条凌长为三尺的方形红围巾,通称“盖巾”,别名“盖头”。
针对红盖头的婚礼习俗含意有二种叫法:一种是说古代新娘盖红盖头,是以便遮掩;另一种叫法是源于古时候的“劫掠婚”一说,意指新娘蒙着盖头后就始终找不回回来的路了,宛如“嫁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那样,看得见古时候女子的影响力不是太高的。
为什么要三朝回门?
即归宁,三朝就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老公的随同下,带备烧猪及礼物走娘家拜祖,然後再随老公返回夫家;流传在秦代时现有那样的风俗习惯。
归宁,就是说回娘高向爸爸妈妈报平安的含意。
在古时候,交通出行沒有当代的便捷,假如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人後远得话,说白了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将会沒有机遇再返回娘家人了。因此回门将会是女子踏足娘家人的最後一次机会。
亦由于这般,大家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嫁习俗,回门时,男家必须准备:烧猪一只 、西饼三盒、酒一对、竹庶两只、鸡一对、油麦菜 、生果两篮、荵、伊面三盒、鸡仔小灯笼金、猪小肚及生猪肉各二斤。
为什么要跨火盆?
新娘莲步轻移,跨出火盆预兆结婚后的生活蒸蒸日上。另一种叫法是以便阻拦跟尾鬼的追踪。
为什么要撑红伞?
接亲的当日,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团相助中娘家人门,立在室外的地区,姐妹或伴娘团在新娘头上撑大一把红伞,意指“多子多孙”,并向天上及伞顶撒米。
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在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式仪节,古时候又称之为“合卺(jǐn) ”(卺的含意原本是一个瓠分为2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其义取决于代表夫妻共享尊贵,共受卑苦的爱情生活。
孔颖达表述道“以一瓠分成二瓢即是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既以酒嗽口)”,合卺又本义完婚的含意。
听说,这一风俗习惯来源于秦汉时期,唐朝时除开延用瓢作酒器外,亦能够杯替代,来到宋朝,年轻夫妻喝交杯酒时要的是2个高脚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高脚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表结婚后永结同心。
现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消弭。
为何新娘晚礼服不可以有袋子?
在传统式婚嫁习俗中,新娘完婚当日的中式礼服是不可以出現袋子的,有以防带去老丈人的财气的叫法。
三、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
前段时间堂妹结婚,我被选为送亲人员之一,和众亲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里。因为男方家距离比较远,一路颠簸很久才到。但到后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觉到对方好像是不够热情的。结婚典礼上也没让女方家人参加,只是典礼过后才来招呼我们。这让我感觉到两地结婚习俗的差距!因此小编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什么样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DD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异性,小编看过古代的结婚习俗流程后感觉到很传统很讲究。这就是传统文化中魅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