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订婚 > 正文

《梁祝》诗词?

2024-10-07 21:36:0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梁祝》诗词?

蝉声不解游子意,月华独照天涯人。孤鸿难托万里信,清风哪堪千斤言。欲寄锦书还乡去,又恐无人对相思。晚梦惊觉天尚早,暖景入骨心更寒。

(不押韵,唯思乡,相思四字而已)

莺暖初时。阶上翩翩飞。痴痴缠得新花醉。赢来枝春不坠。

踽踽难能郎姑。茕茕不成梁祝。独怅时光不回。缘是晓梦庄生。(知道你很喜欢蝴蝶,也猜到了你听那首歌时的心情,这首是写给你的,可惜你看不到)

半旬远迢,博一命途,叠峦千重,风雪茫路。犹恐归时,已成梁燕,徒望高阁,月色已无。

只叹月老,私定尘缘,留我孑身,浮槎独流。古来痴人,可怜如此,好梦易醒,青丝难断。(后边这两句,是我准备在你嫁人的那一天,拿来劝慰自己的。)

天青雨细,引来燕落堂前,啾叽好似离人语。

花红柳绿,怎敌急风引袖,催得游子泪沾衣。

孤冢蒙尘无人问,青娥垂泪念萱椿。

雏乌尚有反哺意,劝君莫忘养育恩。

玉卿独饮郦珠液,秋水微盈凭阑干。

弃身投为西窗月,只此夜夜护君安。

忆昨夜风雪如梦,看今朝桃花依旧。

应是万物皆有时,惠风拂地草自青。

寒音萧索缠枯木,星辰缥缈微冷光。

途径过往伤心处,空留一地落叶霜。

二、赏析《梁祝》?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梁祝赏析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

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三、梁祝来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到晚唐张读《宣室志》则已有具体故事:"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之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也。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张读是唐大中年间(847-859)进士。据此可见,梁祝故事有文字记载可查的,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另一说,明徐树丕《识小录》:"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为梁文帝萧绎(508-554年)作,他曾为会稽太守,"幼攻籍以自娱,"并东探禹穴,方舟宛委,登览舜桥,遍访郡县,录梁祝事似有可能。然今存《永乐大典》之《金楼子》无此记载。《会稽异闻》已佚。这个说法可把梁兄故事起源年代推前三百多年,但已不可考。有关梁祝故事的起源、衍变情况,以及有关戏曲、曲艺、民间文学作品集,已有路工编《梁祝故事说唱集》和周静书等编的《梁祝故事集》出版,此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宣室志》载:"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谢安(320-385),家居上虞东山。祝家庄在东山之东麓,与谢家同山相左,仅隔20余里。谢安隐居东山时,致力于育才,培养出被称为"柳絮才"的女诗人谢道蕴(谢安侄女),自然会对"伪为男装游学"的祝英台事表示关切,才会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之举。作为越剧发源地的嵊县紧邻上虞和宁波,处于梁祝传说起源地附近。因此是非常熟知和喜爱这一故事的。尽管这一故事在宋元时已被搬上舞台,明清两代传演甚盛,而且在明代已有传奇《同窗已》(现仅存《访友》等出),但越剧的《梁祝》应视为出于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并参照唱本而形成的。它最初的作者是民间艺人,而不是文人,这从越剧《梁祝》最初演出本来看,就更清楚了。

四、梁祝出自?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一个口头传承的传说故事,故事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的爱情故事。

五、梁祝唱词?

《梁祝》歌词:

无言到面前                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                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                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                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作词:黄沾

作曲:何占豪、陈钢

主唱:吴奇隆、杨采妮

歌曲背景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让歌曲和影片有了灵魂,1994年香港著名音乐人黄沾的填词同样撼人心魄,旖旎动容中诠释着这千古情爱故事的缱绻。

歌曲《梁祝》是1994年徐克执导,吴奇隆及杨采妮主演的电影《梁祝》主题曲,由吴奇隆亲自演绎,亦有吴奇隆与杨采妮之合唱版(合唱版本收录于杨采妮个人专辑《毋忘我》中)。该电影和同名主题曲也成为吴奇隆及杨采妮个人影视和音乐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六、越剧梁祝?

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共13场,分别为“别亲”“草桥结拜”“托媒”“十八相送”“思祝下山”“回忆”“劝婚访祝”“楼台会”“送兄”“山伯临终”“吊孝哭灵”“逼婚”“祷墓化蝶”。

“十八相送”的舞台氛围还是满欢快的,能把你们老师看哭,放的估计是“楼台会”、“吊孝哭灵”或者“祷墓化蝶”几场

七、梁祝-SHE?

不是,我也是小时候被盗版磁带坑了。梁祝是林冠吟的歌。she有个相同题材的是侏罗纪。

八、赏析梁祝?

《梁祝》以其婉约、大气、唯美、感人至深为主要特点,成为被世界所感动的著名乐曲,架起了一个中国与世界良好互通的桥梁,其艺术品位为世人所称赞。《梁祝》以中国四大著名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凄美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对同窗好友,女的巧扮男装,与男主人翁结伴求学,亲如兄弟,数年同窗,女主人翁深爱男主人翁,但男主人翁丝毫不知,只知兄弟情深。几年后,女主人翁被家人许配他人,在临别时,女主人翁借物抒情,暗示对男主人翁的百般爱恋,但男主人翁终不解风情。后来男主人翁终知实情,怀恨不已,抱病而亡。女主人翁闻讯后,全身戴孝至坟前祭奠,最终男女主人翁化作一双飞舞的蝴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对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艺术提炼与加工,使之成为广为流传的世界名曲,也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对《梁祝》进行艺术赏析,有利于全面把握其创作特点、艺术品味,提高民族音乐素养。

《梁祝》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受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梁祝》过门以拨弦声起,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使观众进入一个出神入化的美好意境中,似入人间仙境,开启叙事大幕,并伴随着小提琴的演奏让观众由仙境步入人间,揭开人物的清晰形象。

管弦乐具有强烈的音乐演奏效果,《梁祝》中充分利用管弦乐的优势来总奏主题。大提琴代表的是男主人翁梁山伯,大小提琴和鸣奏出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当乐音逐渐舒缓,木管按原来旋律逐步消落。大提琴、小提琴、大小提琴二重奏等,把男女主人翁各自丰富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轻快、激昂、激动、婉约、悲凄尽在音乐之中,成为各种乐器协调配合的成功典范。

在“楼台会”一节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小提琴委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而当利用大提琴来倾诉爱意时,小提琴又在一旁随和。正当音乐轻松述说时,音乐篇章出现快速逆转,悲情逐渐走上前台,述说了男主人翁因不解风情,错失良缘而悲痛欲绝,最终梁山伯因过度伤痛而辞别人世。

在许多场景中,小提琴都被委以重任,主要进行叙事抒情,在祝英台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则以凄厉声调奏出了对梁山伯的无限爱恋与哀思,这其中夹杂着锣声、人声、哭声,祝英台纵身跳入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乐曲进而被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提升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乐曲的主旨得到提升与重现,男女主人翁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自由嬉戏飞舞,演绎了人们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也热情讴歌了梁祝爱情的忠贞不渝。

呈示部。呈示部是主题依次在各声部做最初的陈述。开始时,引子部分一开始通过长笛来模仿鸟的欢叫旋律,接下来以双簧管引出春暖花开、山花烂漫的和美图景,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主部采取先小后大,再合奏的方式,首先是利用小提琴烘托凄美的爱情主题;然后以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最后由乐队合奏,进一步强化了乐曲的爱情主题,展示了男女主人翁随着友谊的不断加深,而产生的恋情不断发展。

连接部借鉴了越调中的过门技巧,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使得整个乐曲过渡的自然和谐,节奏旋律优美。副部则是一段节奏明朗、欢快、富有诗情画意的部分,旋律活泼、富于变化,并较多使用跳音的演奏方式,生动再现了男女主人翁携手同学、共读诗书、生活玩耍的快乐孩童生活。

结束部则采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时又启用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对话,并使用时断时续的音调,形象展现了女主人翁情开初绽,羞涩不敢表白的矛盾心态,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展开部。乐曲的展开部主要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等三个具体的情节。该部分充分利用了钢管、大提琴、小提琴、快板、慢板、锣钹等乐器及手段在表现各种情景、情绪等方面的优势和专长,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等场景下,男女主人翁的心理、情绪与爱恨情仇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用钢管的特有节奏和较为阴郁的音调,给观众以思想上的重压,充分调动了落后的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衬托出了独奏小提琴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楼台会,采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时,以大、小提琴进行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哭灵、控诉、投坟”一节中,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正如前段叙述的那样,再现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的场景,是整曲的升华与凝练。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同时,以竖琴烘托美妙的意

境,最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男女主人翁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双双化蝶离去,以传奇的终曲,留给观众美妙的艺术回忆。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该曲问世以来,不仅以二胡独奏形式而且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在音乐上受到其父华清和(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的严格训练,掌握了全部梵音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少年时代就技艺精湛,能奏善唱,而且自编自奏,才华出众。由于自幼丧母,孤苦伶仃,中年双目失明无依无靠,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饱尝人间的辛酸。由于他早年辞世,他自编的许多乐曲,未能及时全部记录下来。传世的只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和《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

九、梁祝,诗词?

《梁祝》诗词原文:“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独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十、梁祝谱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