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属于祈福还是祭祀?
一、拜佛属于祈福还是祭祀?
不是拜神,也不是祭祀,如果说一个名称,就是拜鬼了。其实很多人们没有什么具体目的的一个行为,很多人都是随风的,听说有什么好处,跟着也就去了,但很多时候,发生过刚从什么庙里出来就出意外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们所愿,所求的,所以,去哪些乌烟瘴气的地方,没有什么意思,没有什么好处,有的时候,却会出现意外。
二、烧香拜佛祈福的句子?
大慈大悲的我佛,我是您的一名虔诚教徒,我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您,我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您的指示去做。
现在我祈求您保佑我一家人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子孙孝顺,德行为世人称颂。
我佛在上,我心可鉴。
三、拜佛求平安祈福的语句?
今日在庙中佛前祈福,以期平安甜蜜;愿你福源滚滚,天下无忧安然;愿你一生平安,岁岁顺心无虑;祝你心想事成,幸福健康在人间
四、闽南人拜佛祈福语?
天公祖相保佑,合家内外大小出入平安,好人好事到身边,孬人孬事拨一边,大门开透透,钱银逗逗到,诚心有保佑,四面贵人相照应,添福添贵添财气,春光无限好,日日进金进银进财宝,四时无灾,八节有庆,添丁进财好事连连来,囝仔好读册好写字,走有路,早出头早成器,年头顺年尾顺,一年四季走好运!
五、烧香拜佛祈福保平安的句子?
1.新年到了,与家人一起来到寺庙,烧香拜佛,祈福平安,希望今年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2.与闺蜜一起烧香拜佛祈求保平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已经到了,不想再追求金钱的年龄,好像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更加重要
六、忌祈福的日子可以拜佛许愿吗?
当然不行了,大哥,说的很清楚吗!
七、到庙里烧香拜佛是祈福还是祭祀?
祭祀逢节和佛祖.菩萨生日.祈福就是逢初一.十五.
八、黄历忌祈福可以去烧香拜佛吗?
可以的。只要不做祈福仪式就可以
九、祈福是什么意思需要烧香拜佛吗?
1.不是必须上午去 全天什么时间都可以 2.烧香 : 上三炷香 带者恭敬心 至诚心 3.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4.参观游览寺庙要懂规矩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五忌孩子失礼 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5.应怎样拜佛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º与120º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既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1-2寸,表示蒙引之意。 直立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体。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询,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常住庄严的地狱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起到“礼拜一拜,罪灭沙河”之功效。
十、寒山寺拜佛祈福的七言诗?
寒山寺七言绝句
晨钟暮鼓悬塔钟,古寺弥勒白云团。
碧水绕青山山,一路梅花夹旧门。
隔窗看明月夜,思悠悠卿无穷。
听尽丹青寒寺壁,涤洗心灵似清风。
寒山寺坐落于一座满目青山之下,这里把大自然的秀美隐藏的怡然无比。山腰上的碧绿森林,想象力可以释放;廊桥之间的景色,让人卸下心中的烦恼。踏着一路芳草,吹着袅袅微风,内心充满平静。
每当夜深,明月如磐如水,天涯仰望,一路明月伴着此处的寂静,远望彼处的故事,目光穿越了古老的梅花林,穿过旧时的古楼,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一般,让我仿佛在穿越梦境。
每每经过这 寒山寺,竟有一种忘却烦处的美好感受和宁静愉快,那精灵般的幽默,却独不可言说。多少清新优雅的旋律,把我的心情引入潇潇洒洒的自由田园里。
“晨钟暮鼓悬塔钟,古寺弥勒白云团。”数百年来,当这嘹歌弥勒洒落于此,更加慰藉着我无尽的漂流宇宙里的心灵。在古老的寒山寺,擦亮心灵的辉煌时光,朱门草舍,紫砂晴云,未老先衰,百年凋零,梦再起无言,独美于此。